“咔戏”为怀仁话里的一个底层词汇,存在于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的老年人群体,现在年轻人很少说。其方言拟音“ka?-xi:”(首音“ka?”为入声),用在方言里多表示对某人的赞美,意为“优秀”、“美好”、“真棒”等。如:三婶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,二大娘常在人前夸诞:“看人家那孩子,咔戏的……”。今年风调雨顺的,老叔站在地头:“看那庄稼长得咔戏的……”。

  个别情况下,“咔戏”,亦表示对某一事件的惊奇,意为“出奇”、“绝妙”。如:四白瞪把爷爷的瓜壳帽拿出来,在院子里扔着玩。刚好隔壁二婶走进来,抬头一看:“看那咔戏的,款款套得窑督上了。”

  “咔戏”一词,在汉语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(有人以“可喜”解之,不确。无论音调或是词义,均不铆合)。但在阿尔泰语系中,却有一簇词群与之对应。

  现代蒙语中的“gaixaxu”, 用作不及物动词时,意为“惊奇”、“惊诧”、“诧异”;用作及物动词时,意为“赞扬”、“赞赏”、“欣赏”。与之对应的形容词有多种拼式:

  1、“gaixam-a”,① 美妙的,绝妙的,奇妙的;②奇异的,惊人的,出奇的,异常的。

  2、“gaixamar”,令人惊奇的,令人震惊的。

  3、“gaixamsigtai”, ① 奇妙的,出奇的;② 出色的,光辉的。

  4、“gaixamsigtu”,① 出奇的,奇异的,奇妙的,美妙的;②精彩的,卓绝的。

  5、“gaixaltai”,奇妙的,珍奇的,绝妙的,绝美的,令人赞叹的。

  需要指出的是,现代蒙语中的“g”、“h”等辅音,在中世纪或更早时期,多为“q”或“k”声,其元音在不同时期、不同方言区亦存在较大的变化。怀仁话里的“咔戏”,很有可能就是上述诸词在蒙元或更早时期以简读形式进入汉语,或在流播过程中发生了音变。

  无独有偶,在突厥语族中,也有一个表达“美好”的词汇。在维吾尔语、乌兹别克语、撒拉语、西部裕固语中作“雅克西”(yahxi),在哈萨克语、柯尔克孜语中作“喳克西”(jaqsi)。其意与怀仁话“咔戏”之“优秀”、“美好”、“真棒”丝毫不差。而“雅克西”在古代藏语中,也可以作为对一个人的赞美词,特指其人的“品格非常好”,是对人的最高评价。郑张尚芳曾经指出,古汉语“懿”字,读“壹 ig”的去声,古音“igs”,此音与“亚克西”相近。其意也正是“美好”。

  郑张尚芳还讲到:除了“亚克西”,比如(突厥语——笔者注,下同)黄色说成“seriq”,藏文说“ser”黄、“gser”黄金;汉语黄金古称“铣”(seen-q)。土耳其文“kap-”(关闭)、“kapak”(盖子)、“kapI”(门),都是同族词,汉语“盍”gaab (覆)、“阖”gaab(门、闭)、“盖”kaabs 也都是同族词;藏文gab-pa、Hkheb、khebs 都表遮盖。有意思的是,哈萨克语草原叫 talaa,而中文“大野”的“野”字,古音就读“laaq”。“大野”(daal-laaq)就是“talaa”(塔拉)。《春秋》记作“大卤”(“卤”古音“raaq”)。

  种种迹象表明,怀仁话里的“咔戏”一语,是历史上的这一地区,经过多种民族、多种语言的亲密接触,遗留在方言里的一个词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