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金沙滩”是杨家将传说一个重要的载体。步入近代,又由于刘兰芳、田连元的评书、电视剧《杨家将》及相关影视题材的热播,受到了强烈的关注。

  然而,对于这样一个出现在传说中的地名,我们该怎样认识?本文就此做一些抛砖引玉的研究,供参考。

  一、“血战金沙滩”的历史依据 

  公元986年,是宋雍熙三年、辽统和四年。

  这一年,北宋王朝发动了第二次、也是最大的一次对辽战争,史称“雍熙北伐”。

  此战,宋王朝兵分三路,东路军与中路军在河北雄县、涞源一带作战;西路军在山西北部、今天的朔同地区作战,其主帅是潘美,副帅是杨业,杨延昭随父出征。

  战争于是年正月开始筹备,二月开拔,三月开战,各路军马特别是西路军连连大捷——

  三月初二,寰州刺史赵彦章献城投降。

  三月初三,顺义军节度使赵希赞献朔州。

  三月十九,彰国军节度使艾正、观察判官宋雄献应州。

  四月初三,宋军攻陷云州。

 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,应、云、寰、朔四州全部被宋西路军收复。

  然而,从五月初三开始,因为宋东路军在歧沟关(河北涿县西南)遭遇惨败,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逆转,辽国反败为胜,宋东路军、中路军先后“班师”。此时,孤军深入、孤掌难鸣的潘、杨西路军,也只得败退。

  这时,宋王朝诏令西路军将应、云、寰、朔四州吏民南迁中原,杨业是这次移民计划的总负责人。结果,在迁民途中,杨业兵败被擒,绝食三日而死。

  以上史实,后来成为“血战金沙滩”的传说蓝本,并衍生出头碰李陵碑、双龙会、七郎八虎闯幽州等诸多传说。

  对此,专家并无异议。

  二、“金沙滩”的文化籍贯 

  上世纪八十年代,地方学者曾就“金沙滩”的“文化籍贯”进行过一场没有结论的争论,一方认为金沙滩是在怀仁,另一方反驳说应在北京。

  其实,只要细阅历史,就不难发现:这两种论点都有一定的偏颇之处。近代,有学者曾撰《金沙滩应为“黄花梁”》一文,倒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参考价值。

  综观历史,杨业一生的争战足迹都没有到过北京一带,北京南口的“杨无敌庙”只是纪念杨业的庙宇。

  “雍熙北伐”时,北宋潘、杨西路军的主要作战范围在今天朔州市的大部及大同市的部分地区。

  按照行政区域沿革具体来说——

  云州,就是今天的大同市。

  应州,就是今天的应县。

  寰州,现在已经消失,但专家一般认定:今天朔城区的下西关村古城遗址即其治所。

  朔州,是今天的朔城区。

  这其实也是“金沙滩”传说的“文化疆域”之大体范围。

  怀仁市有一个金沙滩镇,其正式命名是在1958年11月,初称“金沙滩人民公社”。这一命名并非空穴来风,怀仁古属云州,是应、云、寰、朔四州的核心地带,且有广为流布的杨家将传说及其发生地,这一命名,使“血战金沙滩”的故事有了“落脚点”,依传说的逻辑来看,是“合情合理”的,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。

  三、“金沙滩”名称由来 

  遍览典籍,宋史与同期的辽史、金史及此后的元史、明史、清史,对“金沙滩”都没有记载,扩大到同期的野史、笔记,也都没有记载。

  必须明确的是:“金沙滩”是仅属于民众口头传说的一个称谓。

  需要考证的是:从何时开始,“金沙滩”出现在民众的口头中?

  我们知道:大约是公元纪年1500年前后,以《水浒传》为代表的明代英雄小说传奇开始盛行于世。同时期产生的《北宋志传》、《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》(也称《杨家将演义》)也开始刻印传世。这也是“杨家将”系列传说以文本形式固定的开始。

  但是,即使在这样的文本中,“金沙滩”的名称也没有出现。

  倒是可以发现:“金沙滩”大量出现在《水浒传》中。

  这里,笔者作这样的猜想:《水浒传》与《杨家将演义》的文本是同时风行于世的,当时,普通民众的文化素质并不高,然而,传说文本更为广泛的流传,恰恰是这些可耳闻、可口传却不识字的民众。这样,在“传”与“说”的过程中,原本属于“水泊梁山”的 “金沙滩”,却成为“杨家将”浴血奋战的沙场,是极其可能的。

  其实,细阅最早版本的《杨家将演义》,也可以看到“金沙滩”的痕迹,如:杨家将争战的地方,被认为是“幽州沙漠”之地,这样的表述,无形之中强化了“沙滩”这一提法,而“金刀杨令公”、“金枪杨家将”之类的说法,也最终导致了“金沙滩”这一名称的“出炉”。

  然而,真正把“金沙滩”与杨家将完全联系在一起是明代以后,在与杨家将有关的戏曲、评书中,均出现了“金沙滩”、“两狼山”等虚构的名称。

  可以看出,“金沙滩”的“文化移植”,是文学世俗化、平民化、曲艺化的一个“副产品”,是一种颇具情趣的“张冠李戴”。最后,反倒是《水浒传》中的金沙滩并不为人所关注,凡说杨家将,必言“金沙滩”却成为一种“定论”。

  就此,笔者审慎推测:“金沙滩”这一名称出现在传说中,应该是在明代后期。